明月山的彩色回响
\n文/刘惠
\n这是一座看起来近在咫尺的山。在地图上,这座山叫明月山,呈东北至西南走向,起于大巴山南麓,止于重庆巴南区永兴场,全长230余公里。
\n父辈们亲切地叫它西山坡。在父亲眼里,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山。从老屋启程,抵达日常所见的山顶,以父亲年少时的脚力,大约需要两个小时。他曾去山里打柴,翻过山头挑煤。他的父亲在山中的一座煤炭厂里失去了正值盛年的生命,这让他不得不以稚嫩的臂膀扛起一个大家庭的重任。他工作过的一座小型水库,也在这座山脚下。
\n而今,走近这座山,再也不需要用脚丈量路程。山内山外,早已形成了十分便捷的公路网。听说山上新修了一条彩色公路,上榜全国助力乡村振兴“四好公路”,父亲一直想去走走看看。于是,便有了说走就走的半日游。
\n车行在这条名叫“天香”的路上,父亲连声赞叹,修得太好了,真的是大变样了。这条长约50公里的彩色道路,是明月天香旅游度假区的重要道路,与山底的明月大道并行,串联起垫江县新民、沙坪、太平等多个乡镇。我没有见过这条路从前的模样,只觉得现在的它,如一道卧在明月山怀中的彩虹,不仅连接着过去和现在,还连接着未来。
\n从水库路口切入,转而向右,不久,可见“荔枝古栈道”指路牌。荔枝古道,起于涪州妃子园,迄于陕西西乡。我们曾怀着一份好奇之心,于去年春天前往涪陵区百胜镇,踏访曾作为古驿站的丛林勾家场,并沿着铜岩溪走过一小段荔枝古道。在垫江县境内,荔枝古道迤逦80余公里,位于明月山中的荔枝古栈道只是很短但保存尚完好的一小段。父亲对此不感兴趣,没能前去领略与遥想,略微有些遗憾。
\n父亲此行最想去的地方是峰门铺。峰门铺海拔约1000米,历史上又有峰门关、峰门山之称,垭口两峰壁立、一径中通,曾为要道关隘。在南宋,行都临安府联系四川的“京蜀驿道”,峰门铺乃必经之路。淳熙二年(公元1175年),范成大溯三峡赴任四川制置使,在万州舍舟登岸,“起旱”前往成都,路过垫江县、越过峰门铺时,曾写下“休入忠州争米市,暝鸦同宿垫江城”“晚晴幸自垫江县,今雨奈何巾子山”等诗句。
\n峰门铺周边,正在打造民宿等设施,有的人挑水泥砂浆、运送铺路石块,有的人打造景观、栽种花卉绿植……我们把走几步路都喊“遭不住”的母亲安顿好,去看那让父亲念念不忘的关隘。一个工人师傅说,上面不过是些石碑,刻有一些字儿,没得啥子看头。父亲一边高声回答工人师傅,一边兴致勃勃地沿着正在修建中的道路向上走。
\n站在刻有“峯门古道”的石崖前,父亲兴奋地“指点江山”,把老屋所在的方位指给我们看,回忆年轻时越过此关去邻水县挑煤炭的经历。午后的阳光,让父亲显得愈加神采奕奕,仿佛时光已然倒流。在父亲的叙述中,我看见年少的父亲从脚下细瘦陡直的山路一步步攀上来,临近关隘时,喘着粗气紧走几步,然后在关门前的石凳上坐下来,迎着山风歇上一口气,又快速挑起炭篓穿过关门,跟上挑煤的队伍;我看见年少的父亲在树林中睁大眼睛四处逡巡,如获至宝地奔向干枯的大枝丫……父亲还说起另一桩“丰功伟绩”,上山采木姜子,居然一路走到广安山那边去了。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走那么远,只为着并不值钱的木姜子?不过,从他十几岁就外出四处求生活的经历看,乃区区小事,不足挂齿,此番言及,触景生情而已。
\n从峰门铺下来,父亲很遗憾地对母亲说,要是你走得动就好了,也去那里照个相啊,下次吧,等修好了再来,看车子能不能开得更近些。
\n返程途中,说起此山中有个名叫林家湾的地方,父亲又激动了。几十年前,他的祖父途经林家湾,到湾边的井中打水喝,看到井里浮着一个小孩,立刻扔下肩上的东西,趴到井沿上,探身一把捞上来,一边大喊,谁家的娃儿,一边采取急救措施……后来呢,我急于插嘴问。阿姐回答说,后来,这个孩子就认了我们的祖祖当干爹,祖祖去世这么多年,过年他都还会来给干爹烧纸……
\n回到老屋,父亲一迭声地说:高兴,真高兴,彩色公路看了,峰门铺也看了……几个人站在院坝中,意犹未尽地扬臂指认正在建设中的峰门铺,猜想何时能建好。阿姐说,等建好了我又开车带你们去。父亲立马回应,要得,要得。
\n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